时间:2018/02/28 00:00:00
来源:梅县区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浏览次数:323
目前,梅县区以雁洋省级新农村示范片、重点烟区新农村示范村、幸福村居示范片和省定贫困村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为抓手,突出1条美丽乡村主题游览路线、2条乡村景观轴线、4大美丽乡村组团,通过精品示范、整体推进等举措,打造“山水梅县·客韵乡村”全域美丽乡村。
整齐划一、具有浓郁客家风情的乡村建筑。(宋志锋 摄)
近年来,梅县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部署,把规范农村建房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工作重点,将客家元素融入到城乡规划建设中,创新客家特色品牌,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全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逐步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
规划设计先行 彰显客家新貌
为加强农村建筑风貌管控,将农房建设纳入乡村建设规划许可,梅县区坚持执行“先规划、后建设”和“先批后建”原则,制定了《梅县区农村村民自建自住房屋建设规划许可审批办法》和《梅县区农村村民建房管理实施细则》,并授权委托各镇负责本镇村民建房《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核发及管理,督促引导村民依法依规有序建房。
“我们设计了10款体现客家特色的民居施工图集,并免费提供给各镇村申请建房的群众使用,强化特色民居建设。”梅县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将进一步加强部门联动,按程序对农村建房进行管理,对房屋建设风格、外立面等进行严格把关,积极引导群众按客家新民居的要求进行特色建设,并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力度,争取更多的村庄纳入国家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延续和塑造具有客家特色的乡村风貌。此外,梅县区还将做好辖区内的农村传统建筑工匠的培训工作,提高农村建筑工匠对客家文化特色建筑的施工水平,保障农村建房质量安全。
为顺利推进全区镇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修编工作,梅县区成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并聘请三个专业设计团队从生态、文化、资源、产业等方面进行规划设计,目前已完成32个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整治创建规划和52个村庄规划修编初步成果,完成省下达的30%村庄规划编制任务。
此外,梅县区还加强镇村巡查违章、监察查处,成立综合督查组,突击到各镇、各村进行督查、检查和指导,抽查发现违法违章建设和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并将每一次督查情况建档入库,不断进行跟踪、查询处理,将其作为年度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实行责任追究制和干部考核制,在各镇村设立违法违章举报电话、发放干群联系卡和制订奖励制度,加强与村干部和当地群众的沟通联系,把违章、违法建设行为控制在萌芽状态,高效管理镇村规划建设。
绿水环抱、青山叠翠的美丽村居一角。(王雅 摄)
村民点赞美丽村居。(刘洪桥 摄)
精品辐射带动 提高乡村颜值
日前,笔者在雁洋镇对坑村看到,干净整洁的柏油马路绵延伸向镇里,道路两旁进行细致的绿化、亮化、美化,一排排经过客家元素改造的民居格外引人注目。“雁洋现在变化很大,各项基础设施都很完善,我们的生活也越过越舒心。”对坑村村民陈伯说。
据了解,沿街民居外立面改造提升是去年雁洋投资4亿多元推进的七个“特色小镇建设项目”之一,主要是加上客家元素的栋头,体现出灰瓦白墙和统一的标牌标识,计划从雁洋入口起,沿S223线改造200户,下一步还将进行管线落地和所有店面门口的改造。
这是雁洋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按照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和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发展理念,该镇以雁上村、南福村、大坪村、塘心村和阴那村等五个村为主体,连片规划18个自然村29个村民小组,在前期投入2亿多元的基础上,再投入6000多万元启动道路、饮水、亮化、美化、污水处理等50个项目建设,其中道路、饮水等民生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改路、改水、改厕覆盖率达到100%,民居外立面改造提升达430座,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基本建立,村容村貌显著改善,基本达到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村建设“两年基本实现目标”的要求。
目前,梅县区以雁洋省级新农村示范片、重点烟区新农村示范村、幸福村居示范片和省定贫困村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为抓手,突出1条美丽乡村主题游览路线、2条乡村景观轴线、4大美丽乡村组团,通过精品示范、整体推进等举措,打造“山水梅县·客韵乡村”全域美丽乡村。
厚植文化底蕴 构筑幸福家园
梅县区还从环境整治、产业培育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入手,下好乡村振兴这盘“棋”,在全区355个行政村先进行“三清理、三拆除、三建立”,全面落实庭院美化、杆线序化、道路亮化、立面洁化、村庄绿化、沟渠池塘净化“六化工程”,优先解决群众反映最普遍、最迫切的农村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再选取精品村按照3A级村落景区要求打造成为山水生态型田园综合体,提升人居环境。
同时,强调产业支撑,夯实农村发展基础,深入挖掘地方特色,统筹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休闲农业和农业新型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引导群众通过村民理事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议事会等方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以“文化礼堂、精神家园”为主题,打造集学教、礼仪、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农村文化礼堂,使其成为农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丰富精神的家园,并充分依托已全面联网运行的区、镇、村三级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公共服务效能,力争达到村庄人居环境整洁、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齐全、文化保护传承、文明建设推广、基层治理民主的新农村示范村村庄建设效果,改善当地的生产、生活环境,助推宜居宜业宜游村庄建设。
(撰文:刘洪桥 王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