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3/24 00:00:00
来源:梅县区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浏览次数:229
梅县区人居环境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
2016年年底,梅县区在全区范围内展开人居环境大整治行动,围绕“一编二拆三清四改五建六美”的工作目标,全面开展垃圾卫生治理、美丽村庄规划、交通设施完善、水环境提升等工作,至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区2556个自然村已完成人居环境综合整治1602个,占自然村总数的63%。
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和卫生保洁工作的综合整治,是梅县区整治人居环境的第一步。梅县区在建成“一镇一站、一村一点”垃圾收运设施的基础上,全面推行“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区统筹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理机制。至目前,全区19个乡镇,已有13个镇(高管会、办事处)的生活垃圾运送到奇龙坑实施无害化处理,无害化处理率达85%。全区共聘请保洁员943名,上门收集、有偿服务,村庄保洁覆盖面达100%。相关融资平台建设和垃圾清运外包工作正加快推进。
在水环境治理方面,梅县区大力推进镇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目前已完成雁洋、畲江、松源3个中心镇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接下来将进行1个县级污水厂提标改造、15座镇级和870座村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288.72公里的集污管网建设。同时加大力度进行中小河流的河道清淤、岸坡整治、生态修复和景观工程建设等,进一步改善提升水环境。此外,梅县区还在现有城镇供水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基础上,打造遍及全区的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提升群众的用水质量。
在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2016年梅县区投入资金1800多万元,完成约60公里的村巷道硬底化,群众出行条件有效改善。目前正加快推进15.3公里的县道路面改造、20户以上自然村的巷道硬化建设项目、危险路段整治、特色旅游道路建设等工作。
据统计,至目前,全区2556个自然村共投入4.14亿元进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已实现村巷道硬底化2442个,占比95.5%;实现通自来水2452个,占比96%;建有小公园、文化活动场所或绿化带的自然村1910个,占比74.7%;已完成村容村貌整治2181个,占比85.3%;已建有卫生保洁队伍的有2556个,占比100%;实行畜禽集中圈养、人畜分离的有1890个,占比74%;健全村规民约、章程及村民理事会的有2459个,占比96.2%。全区人居环境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
下一步,梅县区将紧紧围绕总投资118.16亿元的七个“人居环境整治建设项目包”,加快推进垃圾清运、饮水安全、新型城镇化等多个项目建设,加大力度打造人居环境示范镇、示范村、示范工程,确保美丽梅县建设取得成效。
(文/曾环捷 曾滔)